近日,由科研处主办的第二期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培训班在承志楼601举办,聚焦“科研成果奖申报”主题,校长刘宏教授参加会议并讲话。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常俊跃教授、高级翻译学院副院长邹德艳教授、《东北亚外语研究》主编柴红梅教授、《语言教育》主编纪秀明教授等几位专家做培训讲座。各院系科研负责人及全校中青年科研骨干教师参加了本期培训班。
刘宏校长指出,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教育、科技、人才机制体制一体发展,大外的科研工作要与党的要求同频共振,要向高标准高质量看齐。教师科研能力提升是我校“十四五”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一项重要目标,我校在科研成果奖申报与获批方面尚有提升潜力,本期培训主题鲜明、恰逢其时,希望广大教师在科研工作中,能够锚定目标,凸显东北亚学科特色;加快转型,提升区域国别研究能力;加强培育,打造成果的集群优势;深挖内涵,丰富成果的学术价值;扩大交流,增强科研成果影响力。
常俊跃教授聚焦“国家级、省级哲学社科成果奖的认识、申报与培育”,从宏观层面梳理了近年来获批科研成果奖所在期刊和出版社的特征,分析了辽宁省和我校的获批情况及趋势,结合个人科研成果奖培育与申报经历,指出要注意质量提升、理论提升、成果经营、成果凝练和扩大影响等。
邹德艳教授围绕“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的评价改革与学术创新”主题,以个人科研成果奖培育、申报和获批经历为案例,从学术评价、社会影响、成果说明书、专家评审参阅表等指标层面,详尽地剖析了科研成果奖申报的细节、要点、策略和关键环节。
柴红梅教授以“省政府奖的申报与注意事项”为选题,结合个人申报经历,从申报流程、成果评价、对标要求、材料准备、注意事项等方面,综合论述了申报的技巧与策略,提出了切实的建议,鼓励教师要有长期意识,尤其要重视体现成果影响力的材料的定期整理。
纪秀明教授以“奖项申报的关联性与系统性分析”为切入点,从申报书的评价类别、获奖公示的信息类型层面,着重阐释了个人科研成果的关联性与系统性、科学性问题,从学历教育与学科融合、集群孵化、论文写作、项目申报、学术评奖方面做了“五位一体”体系建设与关联分析。
专家引领、启思促行,本期培训是为新一届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申报进行的预热,是一次动员大会。学校将继续加强有组织科研,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,夯实科研工作基础,深入细致开展成果奖申报工作,提高科研服务水平,争取更多优质科研成果获奖,助力学校科研事业高质量发展。